"互联网+"如何助音乐版权变现?

  去年,全球音乐产业总收入近150亿美元,中国音乐产业居全球第19位。11月27日在京召开的第八届中国版权年会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将此解读为:我国音乐产业收入与我国第二大世界经济体、网民人数全球第一的地位极不相称,也同时意味着我国网络音乐巨大潜能有待释放,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催生了新的业态和表现形式,同时也给音乐版权保护带来冲击。在版权保护方面,我国重拳整治网络音乐侵权,“剑网2015专项行动”也将音乐作为治理重点之一,各家网络平台纷纷下架未获得授权的作品,版权保护成效显著。然而,要推进产业快速发展,仅仅有保护还不够。海洋音乐公司总裁谢国民指出,在版权保护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才能充分挖掘音乐版权价值,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寻求网络音乐版权价值挖掘与实现途径,这也是国内音乐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付费模式受推崇

  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音乐市场吸引BAT等网络巨头进入,各家纷纷斥巨资抢购作品版权以吸引用户,但在商业模式开发上尚未取得显著成效。

  几年前,国内音乐界曾呼吁全面推进网络音乐付费模式,但进展缓慢,目前国内网络音乐还以免费模式为主。对于这两种模式,谢国民更认可付费模式。“目前全球音乐总收入里,有80%以上来自付费,收费非常适合数字音乐市场。”他举例,在美国46亿美元的数字音乐收入里,约70%来自iTunes。目前我国音乐内容、渠道高度集中,海洋音乐、腾讯音乐、阿里音乐3家公司覆盖80%的用户、60%以上的内容,又有政府监管的良好产业环境,是网络音乐收费的最佳时期。他强调,我国网络音乐市场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一旦付费模式得到大范围推广,整体收入有望超过美国。

  国内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音乐服务,实现“互联网+”音乐市场的规范性、精细化。如国外流媒体音乐订阅服务已经成为音乐产业的核心业务,占整个数字市场的23%,创造了大概16亿美元的贸易额。此外,微利多销模式,或者小众高价带动大众免费用户的模式也值得借鉴。

  在“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成为常态,还应积极探索建立音乐产业新的生态圈,产业链各方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应用互联网思维,在内容生产、版权保护、分发营销、视听体验、终端硬件生产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音乐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利益分配要合理

  推行付费模式,如何进行合理分配是一大难题。叶小钢指出,目前我国音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合理,这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前,也曾因音乐费用分配问题引发业界大争论。

  如果产业进行整体收费,如何解决分配难题?谢国民认为,目前,内容方和渠道方一般为五五分成,各方已达成共识,但唱片公司和演唱者、词曲作者等权利人如何分配尚不清晰,需要制定清晰的分配方案。“目前,大数据可为清晰分账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机制不再是难题。”他表示。

  如何解决因利益分配引发的纠纷,中国联通进行了一些尝试。陆益民介绍,中国联通音乐电商综合平台将面向音乐企业和个人全面开放。在这个平台上,使用者可以和个人沟通,直接向个人付费,省去中间环节,这就能避免许多纠葛,大大提升版权交易的便利性。

  除利益分配之外,在挖掘音乐版权价值上,许多企业还存在各种问题。挖掘音乐商业价值的同时,要注意保持音乐的本质属性。他认为,目前国内音乐市场存在很多低品质的作品,挖掘版权价值,要针对优秀的音乐作品,而非品质不佳的作品。

作者:佚名
来源:知识产权报

兰州宏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宏点网络,品牌网站与互联网应用服务商,成立于2001年8月28日。宏点网络致力于为成长中的政企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开发和配套服务。我们从事甘肃兰州中小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各级政府站群、各类学校站群、大中型国企站群项目的实施,微信小程序开发和微信公众号开发以及苹果iOS的APP开发和安卓Android的APP开发等业务。
历史
400-6808-205
全国24小时客服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