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895
0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8年并入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更名为甘肃省文物工作队,1986年3月从甘肃省博物馆独立,更名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属财政全额拨款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隶属甘肃省文物局。2007年加挂了“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牌子。2012年,经省编办批准成立甘肃简牍博物馆,撤销原加挂的牌子。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承担着全省地上地下文物的调查、勘探、发掘,科学研究与保护等任务,是全省唯一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目前核定编制44名,其中处级领导职数4名,科级5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15名,初级职称6名。现有人员里,甘肃省领军人才1名,硕士生导师3名。其中,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具备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甲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国家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开展了大量铜器、陶器、贴金银铁器和金银器的修复与保护工作。